青铜器1年前 (2023)更新 公子小白
116 0 0

鬲(原始读音gě,后指古代炊具,音lì),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炊器。《尔雅·释器》说鼎 “款足谓之鬲”,《汉书·郊祀志》称鼎“空足为鬲”,所以鬲的形制与鼎近似,但为空足,与腹腔相通。

 新石器时代的鬲始见于龙山文化时代,基本器形为高领,口微侈,下有分立的三个袋形足,足内可盛水,足下燃火用来炊煮。有单耳、双耳、无耳几种,颈以下均饰绳纹。 夏、商、周时期,鬲仍是最重要的炊器之一,与铜鬲并存。 商代早期的鬲足根长且尖,器身较高;晚期则变得矮胖,腹部肥大,器足几乎消失。西周流行瘪裆鬲。春秋以后,鬲的足部变小直至消失,最终被圜底釜所取代。

鬲

鬲

龙山文化陶寺类型陶鬲     商代二里岗期陶鬲      西周陶鬲

大量出土文物证明,铜鬲是仿照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的陶鬲制成的,主要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 西周中期以后较为盛行,常有成组的鬲出土,一组鬲的形制、纹饰、铭文相同。 春秋战国时期,随葬的铜鬲常以偶数的组合与铜鼎(参见鼎)一起使用,战国晚期以后铜鬲就基本不再使用了。 铜鬲一般为圆体,下设三足。西周时期还出现了方形鬲,较为特殊。 铜鬲除自名为“鬲”外,还有自称为“鼎”。

鬲

鬲

鬲

鬲

鬲

鬲

鬲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有三个系统,这三个系统互相影响,互相融和,最后共同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

这三个系统中,第一个系统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北系统,也称为鬲文化系统; 第二个系统是以长江中下游为主体的东南系统,也称为鼎文化系统; 第三个系统是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东北系统,也称为罐文化系统。代表中国古代文明最高水平的夏、商、周,都是在鬲文化系统内发展起来的,这个系统的炊具从用陶器开始,并以平底或三足罐为主,以后陆续出现釜、灶、甑、斝等,到龙山时代便形成以鬲为主的成套炊器。鼎文化系统在古代被称为夷(东夷、淮夷、南夷等)、越和苗蛮,后来又建立了楚、越等大国。三个系统既是独立发展的,又是有密切关系的,夷夏斗争和华夏与三苗的斗争,最后融合为大范围的鼎鬲文化,夏、商、周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逐步扩大的鼎鬲文化。
另有学者认为,早期中国存在着两大文化区系—— “鼎鬲文化系”和“斝鬲文化系”。

如何区分周鬲与商鬲? 区分它们其实很简单,主要看裆。周鬲是连裆,尖裆的是商鬲。

鬲在后来的实际应用中有哪些明显不足和弱点?  鬲等三足器具有一个明显的弱点,那就是,它们都是三脚的,在搅拌时比较容易倾倒,而放在灶上的釜和后来发展而成的锅则要稳得多。另外,鬲的消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空足不易清洗,更不易搅拌。

 收藏
 收藏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