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地理位置
▲墓葬位置及环境
▲墓园高空全景
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15热水墓群被盗事件震动全国。涉案文物达到646件,本次发掘就是针对2018年被盗墓葬进行的,编号为2018血渭一号墓。经国家文物局同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8年开始发掘,2020年结束田野工作。为推动热水墓群的考古发掘与保护,2019年6月24日国家文物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就共建热水墓群国家考古研究基地在北京签署框架协议,积极推进热水墓群国家考古研究基地建设。经发掘确认,该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体系清晰。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发掘经过
▲墓园茔墙、回廊及土坯墙西北角
▲2020年墓葬全景
墓葬形制
▲墓园二号门址
地下部分由墓道、殉马坑、照墙、甬道、墓门、墓圹、二层台、殉牲坑、三层台、砾石层、四层台、墓室组成。墓道位于墓圹东侧,呈台阶状,墓道两侧有生土二层台,墓门与墓道之间为甬道;墓道内发现有殉马坑,殉有六匹公马。甬道为石砌的平项结构,顶上平铺有双层棚木,其上有土坯垒砌而成的照墙。
墓圹平面梯形,墓圹与封土不完全重合,墓圹西、南二壁有通道,墓圹四壁有内收的四个生土台阶,台阶均不太规整,上铺青石碎块。在四层台位置,整个墓圹内平铺有0.4~1.0米厚的砾石层,推测为防盗设施。墓圹填土中发现殉人和殉牲坑。殉牲坑平面长方形,四壁由土坯垒砌,由立柱、横梁和棚木搭建而成,东侧有门道和台阶与墓道二层台相通。殉牲坑内殉有牦牛、黄牛、岩羊、马鹿、绵羊、山羊等。殉牲分层堆放,在坑底有木鞘铁剑一把。
照墙介于墓道与墓圹间,平面呈不规则形,基础砌石,石层间有穿木,基础之上由土坯垒砌,内收三层台,每层间均铺有成排穿木。照墙顶部与填土、封土分界处持平。
▲主墓室东壁及墓门
▲主墓室木构件
▲墓室祭台
▲壁画残迹
▲彩绘棺板残片
▲丝织物及皮靴
出土文物
▲遗物出土状况
▲金容器及装饰品
▲带具、马具
▲人形像金箔
▲木简及木俑物
▲现场皮革清理
主墓室内随葬有金、银、铁、漆木、皮革、玉石、海螺等。金器有金胡瓶、鋬指杯、金链子、带饰、革带饰、杏叶等。
▲银印章(外甥阿柴王之印)
出土银印章一枚,为方形,边长1.8厘米,是由骆驼和古藏文组成,藏文经释读,大体意思是“外甥阿柴王之印”。铜器以容器、铠甲片、各构件上的铜饰等;铁器以铁甲胄,漆器有漆盘、甲片等,木器以马鞍、小型斗栱模型为主。玉石器以装饰的玛瑙、琉璃珠、水晶和大量的黑白石片等。另外祭台上的漆盘内发现未炭化的葡萄籽若干。
墓葬时代及墓主身份
根据墓室出土金器、丝织物等,结合棚木树木年轮测定,该墓的年代在8世纪中期左右(树木年轮测定744年)。墓葬的规格相当高。根据印章可知墓主人是吐谷浑王,时代是吐蕃统治时期。
重要价值及意义
2018血渭一号墓的考古发掘,是多单位、多学科合作的成功典范。通过区域调查为热水地区的聚落形态探索提供新视野。通过科学发掘,确认该墓为热水墓群发现的结构最完整、体系最清晰、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是热水墓群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发现。其中发现的墓园祭祀建筑、殉牲坑、五神殿的墓室结构、壁画、彩棺,还有出土的大量精美遗物等,对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印章清理
▲动物骨骼采样
▲薄荷醇提取文物成功
▲现场文物保护
细致的考古调查发现,为热水地区的聚落形态探索提供了新视野,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极具价值的资料。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宋奕璇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 转载文章 请在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